卓越工程师校友记第五期:“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

发布者:谢欣欣发布时间:2024-09-23浏览次数:10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湖北武汉人,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他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献身国家事业的光辉篇章。


早年求学,崭露头角

 自幼聪慧好学的朱光亚,1941年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开启了科学探索之旅。次年,他在中央大学物理系就读1年以后,得知西南联大在重庆招收插班生,便去应考并顺利考入该校,其作业本上的英文行文和手绘图示如同印刷品般工整,令老师们赞叹不已。据朱光亚之子朱明远所说:“有位数学老师说我父亲的考卷,连标点符号都找不着错”。这样的严谨与卓越,为他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1946年,受物理学家吴大猷的举荐,朱光亚赴美深造。他一边作为吴大猷的助手做理论物理课题,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学习的是与“原子弹之梦”,最接近的研究领域之一:实验核物理。

朱光亚在美国学习时留影(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他,心始终牵挂着新生的祖国。

 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年底。

 “我们中国要出头的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

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出自著名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一经公开就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轰动,牵头组织起草这封公开信的,正是25岁的朱光亚。



投身核事业,奠基国之重器

 回国后,朱光亚投身于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初创阶段,面对技术空白和人才匮乏的困境,他迎难而上,毅然承担起为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1956年,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后发展为近代物理研究所),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年4月,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还是一片空白。最困难的是刚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不少人从未见过铀是什么样子。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研体系。19661228日氢弹原理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掌握了氢弹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此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就背后凝聚了朱光亚等科学家们的无数心血与智慧。

60年代王淦昌与聂荣臻()朱光亚()在核试验基地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

 朱光亚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1999918日,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的表彰大会上,他与22位功勋科学家一同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对他一生奉献的最高赞誉。

朱光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完美结合。他常说:“我们不能两眼不看世界风云,只顾埋头搞武器研究。”这既是他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他自己科学探索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实践的真实写照。朱光亚,这位中国科技界的巨擘,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我们不能两眼不看世界风云,只顾埋头搞武器研究。”——朱光亚


(图文:刘洁蓉 责任编辑:刘洋 审核:陈扬)

Copyright ©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8665号-1 公安备案号:320102020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