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校友记第四期:“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发布者:谢欣欣发布时间:2024-06-27浏览次数:57

留学归来研发导弹

身处逆境不离导弹

生病卧床牵挂导弹

第一枚弹道导弹

第一枚搭载核弹头的导弹

第一枚潜地导弹

 ……

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每个里程碑

都镌刻着他的名字

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

黄纬禄院士

 黄纬禄(19161218日~20111123日),安徽芜湖市人,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20111123日晚,黄纬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家风滋养,踔厉奋发

 19161218日,黄纬禄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大户人家,父亲黄慎闻是前清秀才,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又擅长诗词歌赋,是当地很有声望的老师,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很严格。黄纬禄深受父亲刻苦攻读、严谨治学作风的影响,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19368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然而,黄纬禄刚在南京求学一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央大学搬到了重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黄纬禄目睹了导弹的巨大威力从那一刻起年轻的他就在内心深处种下了研制导弹的种子,1957年在成立一年的中国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院黄纬禄开始了他的导弹人生,从此黄纬禄和战友们隐姓埋名艰苦攻关开启了我国导弹研制的新征程。1960115日“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

长空铸剑,蛟龙腾飞

1964629日,“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我国成功走上导弹自行研制的道路,19661027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我国具有了战略威慑能力,短短10年中国导弹事业走过了,从仿制到研制的自主创新之路取得被国外称为“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的进步。

1967年一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项目在荒漠中悄然展开,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国防安全受到挑战,潜地导弹研制工程势在必行时任火箭控制系统所所长的黄纬禄临危受命,调任“巨浪一号”导弹研制工程的总负责人。

 19821012日下午潜地导弹如蛟龙腾越出水面,喷吐着白色的云柱直刺高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发射成功!海岸上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雀跃欢跃,而此时却不见黄纬禄激动,或许这一次成功,早已在他心里用无声的语言描绘过多次……

巨浪一号”潜射导弹的成功发射,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待黄纬禄与同事们向世人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导弹时,他却已落得一身病痛。

铁肩担道义,碧血铸丰碑

 66岁那年,由于过度操劳黄纬禄的体重减轻了11公斤。人们说,黄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补在导弹上了!对此黄纬禄却说:“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

 2011年“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去世,享年95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黄纬禄曾深情地说:“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图文来源: CCTV国家记忆 责任编辑:刘洋 审核:陈扬)

Copyright ©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8665号-1 公安备案号:32010202010062